诸葛亮废了李严后为何却重用李严的儿子呢
2024年02月21日 优品资讯网
诸葛亮废了李严后,为何却重用李严的儿子呢?
李严是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与诸葛亮同为刘备临终前的托孤之臣。公元231年,蜀军北伐时,李严押运粮草因为下雨道路泥泞延误时日,为推卸责任反而怪罪诸葛亮的北伐,使诸葛亮不得不退兵,因而获罪,最终被废为平民,迁徙到梓潼郡。同为托孤大臣,李严为何下场凄凉?诸葛亮将李严废为平民后,为什么继续重用李严的儿子呢?
同为刘备的托孤大臣,诸葛亮为什么容不下李严?
首先,诸葛亮之所以容不下李严,或者说必须废掉李严,直接原因就是李严在押运粮草上推卸责任,甚至还想要诬陷自己,而根本原因则是诸葛亮意识到李严的野心越来越大了,也即李严已经威胁到蜀汉的北伐大业了。
一方面,就直接原因来说,公元231年春,诸葛亮出兵祁山,李严负责督运粮草。因为当时正逢阴雨连绵,粮草运输供应不上,按理来说,李严可以将实情告诉诸葛亮,不过,李严却没有这样做,而是直接让人传话给诸葛亮,让后者撤军。
等到诸葛亮撤军后,李严又故作惊讶,说:“军粮充裕,怎么又退军呢!”由此,非常明显的是,李严不仅想洗脱自己运送粮草的罪责,还想趁机诬陷诸葛亮延误战机。面对李严厚颜无耻的行为,诸葛亮便将李严的前后书疏原本手迹递上去。
在此基础上,让退军的是李严,指责退军的也是李严,这下子李严知道自己要遭殃了,只得叩头认罪。但是,诸葛亮不会轻松放过李严了,在群臣的支持下,诸葛亮上奏后主刘禅,将李严废为平民,迁徙到梓潼郡。
值得注意的是,诸葛亮对于李严的这个惩罚,可谓一步到位,如果只是将李严贬官的话,后者完全还有东山再起的可能。但是,直接将其废为平民,意味着李严在蜀汉的仕途基本上走到尽头。
从中,我们也可以发现诸葛亮真的容不下李严这位托孤大臣,甚至可以说诸葛亮害怕李严继续在背后搞什么小动作,从而危害到匡扶汉室的事业。而这,自然要引出诸葛亮必须废掉李严的根本原因了。
对于诸葛亮必须废掉李严的根本原因,就是在于李严的野心越来越大了。在白帝城托孤时,刘备以李严为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留下镇守永安,也即相对于丞相诸葛亮,李严掌握了一定的兵权。公元223,后主刘禅继位后,李严被封为都乡侯、假节,加光禄勋。
公元226年,诸葛亮在汉中,准备发兵伐魏。彼时,汉中都督魏延已经被诸葛亮征调到麾下,所以诸葛亮就想调李严率军镇守汉中,但李严想尽办法推脱不去,这还不算,李严趁机狮子大开口,要求划分五个郡作为巴州,让他担任巴州刺史。
众所周知,蜀汉因为只有益州这一州之地,所以没有像曹魏和东吴一样存在多个州刺史或者州牧。但是,李严却想要把蜀汉分为两个州,然后自己担任巴州刺史,诸葛亮继续担任益州牧。
最后,进一步来说,作为刘备的托孤大臣,李严希望获得更大的实权,乃至于要和诸葛亮平起平坐。从这一点来看,李严更在乎的是个人利益,而不是蜀汉的整体利益。对于本就实力弱小的蜀汉,如果再分为两个州的话,势必带来资源上的分散,不利于集中资源来北伐中原。
因此,诸葛亮否定了李严的请求。此外,李严还曾劝诸葛亮应该受九锡,怂恿诸葛亮进爵称王,这等于是要把诸葛亮推向火坑,而诸葛亮一旦真的进爵称王,李严到时候一定号召蜀汉的文臣武将来弹劾他。
在此基础上,诸葛亮一旦倒下,获益的自然就是李严这位托孤大臣了。综上,面对李严的步步紧逼,诸葛亮已经是忍无可忍了。换而言之,诸葛亮害怕李严会有更过分的行为,乃至于危害到蜀汉的北伐事业。
基于此,在运送粮草这一事件上,诸葛亮联合蜀汉大臣来弹劾李严,将其废为平民,目的就是彻底解决掉这一隐患。这说明不仅是诸葛亮容不下李严,上到后主刘禅,下到为北伐中原奋力一战的将士,都容不下李严了。
诸葛亮将李严废为平民后,为什么继续重用李严的儿子呢?
首先,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公元231年,李严罢官流放之后,诸葛亮表李丰为江州都督,并且,诸葛亮还以“若与蒋琬协力从事职务,必可开启道路”一语以鼓励。
在此之后,因为史料记载的匮乏,只知道李丰官至蜀汉朱提太守,也即镇守蜀汉的南中地区。而这,无疑体现出李丰继续受到了诸葛亮和蜀汉的重用。在很多人看来,既然诸葛亮将李严废为平民,并且流放到偏远之地,也即彻底和李严家族结怨之后,不应该继续重用李严的家人了。
但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诸葛亮却继续对李丰赋予重任。诸葛亮之所以这么做,原因其实很简单。一方面,就李严来说,虽然犯了大错,但是,李严的问题,显然无需牵连到李严的家人。
公元231年,李严为推卸责任反而怪罪诸葛亮的北伐,使诸葛亮不得不退兵,因而获罪,最终被废为平民,迁徙到梓潼郡。对于李严来说,犯得不是谋反等不赦之罪,因此,诸葛亮也只是将其废为平民,而不是赶尽杀绝。
在此基础上,诸葛亮自然没有必要废黜李严的儿子李丰了。在此基础上,考虑到李严对于蜀汉的功绩,诸葛亮继续重用了李丰。比如在刘备夺取益州之地后,李严就和诸葛亮、刘巴等人一起制定了《蜀科》。
在白帝城托孤之后,诸葛亮回到蜀汉都城成都掌握大局,而李严则留下镇守永安白帝城。也即在后主刘禅即位初期,李严和诸葛亮之间的通力配合,确实帮助蜀汉从夷陵之战的失败中恢复过来了。
在此背景下,诸葛亮之所以继续重用李丰,显然是对李严功绩的肯定。另一方面,诸葛亮继续重用李丰,显然是在平衡蜀汉各个势力之间的利益。对于刘备建立的蜀汉,分为益州本土派、荆州派、东州派以及刘备的嫡系势力等。
早在刘璋的父亲刘焉进入益州时,为弹压益州地方势力,组建了东州派,同时收编招募进入益州的南阳、三辅一带流民,编练成数万人的“东州兵”。
最后,对于出生于今河南省南阳市一带的李严、李丰,正是东州派的核心人物。也即刘备之所以选择东州派的李严和荆州派的诸葛亮作为托孤大臣,目的就是压制势力最强的益州本地士族。
在此基础上,虽然李严被废为平民,流放异乡,但是,东州派显然不可一日无主,于是,诸葛亮表李丰为江州都督,也即让李丰接替了李严的职位。
诸葛亮此举,不仅让李严没有什么怨言,更有助于获得东州派的支持。正是因为获得了东州派、荆州派的支持,诸葛亮才能掌控蜀汉的大权,并且将蜀汉的主要人力、物力都投入到北伐曹魏的战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