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品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艺

猞猁花园宝宝树怎么养盘活高原上的野生动物

2025年01月06日 优品资讯网

齐新章,是青海西宁野生动物园副园长。这座位于高原且被打上“穷”标签的动物园,拥有让人骄傲的“流量”和关注度。多年来,动物园对野生动物救护、丰容的一系列努力,吸引了众多粉丝慕名前来参观。可以说,“环境”二字写在齐新章的日常里。

今年全国政协新设立“环境资源界别”。齐新章关心,这个变化对未来生态环境保护会起到什么作用?和他对话的,是工作同样与“环境”息息相关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任任海。

“野化放归后

小猞狸‘天线宝宝’居然还记得我”

在西宁野生动物园(以下称为“西野”)里,生活着大约1200只野生动物,有雪豹、兔狲、荒漠猫、普氏原羚……动物园还有另一个名字,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在齐新章看来,野生动物救护的经历,让“生命共同体”从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而生动,高原上的生命似乎都与他“有关”。

齐新章明白,“西野”不只是动物园,更是动物的救护站、中转站。通过野化训练、生存能力评估之后,他和同事们放归了一只名叫“天线宝宝”的猞猁。他也没想到,几个月后,自己竟然能和“天线宝宝”在野外重逢、相望于灌木丛。“它认出我们了,而且还一路跟过来了,来看我们离开的方向。”齐新章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离不开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齐新章和动物园的另一只猞猁“花园宝宝”‍

给濒危植物搬新家

打造迁地保护的“诺亚方舟”

华南国家植物园去年7月11日正式揭牌,是我国第二个国家植物园。任海介绍,从保护到繁育再到实现野外回归,一些濒危植物重获新生。我国共有大约3.5万种高等植物,65%以上的种类得到了迁地保护,约300种实现了野外回归。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温室群

任海举例说,他们去年在海南一个商业楼盘旁意外发现了一棵残存的“瓜耳木”,这个物种已在野外灭绝,工作人员剪下枝条,将它带回了植物园的新家,其数量也从“1”变成了“18”,“我们打算等到它明年或者后年长大一些,再把它回归到野外去”。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任任海在野外调研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生态位。”任海说,无论“大树”还是“小草”,在自然生态系统里,它们都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乔迁新居”的瓜耳木

从“最穷”到“最红”

野生动物园如何破圈?

西宁野生动物园位于青海高原,以“最穷动物园”之名走红网络。

“唯有了解,才会关心;唯有关心,才会行动;唯有行动,才有希望。”这句话被写在“西野”入园处的第一块科普牌上。为兔狲发讣告、救护老年荒漠猫“黄老太”、给小雪豹请老雪豹当“老师”做社交丰容……有网友评论,“西野”之所以有吸引力,不是因为所谓的“最穷”,而是“再穷不能穷动物”的诚意和情怀。齐新章介绍,“西野”在网络积累的人气开始变现,外地游客数量甚至超过了本地游客。

△雪豹“凌夏”接受救护

全国政协新增“环境资源界别”

统筹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广东水松,如今在很多非保护区也出现了,这就说明随着保护,许多珍稀濒危的物种种子,被鸟类传播到其他地方,濒危已成过去时。”任海说,植被生态恢复和珍稀植物的保护研究利用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这也是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

任海认为,全国政协新增“环境资源界别”,有助于统筹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在生态建设过程中,怎样保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绿色发展的题中之义。”任海说,人工培育的金花茶苗木分发给贫困地区村民,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很多人知道齐新章的网名“圆掌”,圆滚滚的圆,手掌的掌。两位园长,一位和动物交朋友、一位和植物做邻居,“旷野”青春,尽在“掌”握。其实,“环境资源界别”何尝不是青春和朝气的选择?

动物、植物、环境,这是我们对世界沉甸甸的责任和期待。

转自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农家科技杂志官网

居舍期刊官网

居舍编辑部

黄河黄土黄种人期刊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