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品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80后育儿感悟王彬武麦子还小育儿感悟一一

2024年08月14日 优品资讯网

在养育孩子方面,很多家庭与电子产品进行着旷日持久的斗争,主要的理由是看多了电视、手机、电脑,让孩子视力受损,无谓的浪费了大量时间,影响孩子智力发展。但是,现代家庭几乎不可避免电子设备的存在,所以产生了这样的矛盾。

麦子出生的时候,家里早已没有看电视的习惯了。

麦子出生后,不知道什么时候添置了“小度”,一台智能影音设备,里面有大量的动画片。一岁半以后,麦子几乎每天要在小度上消磨一个小时以上的时间看动画片,偶尔也会听音乐。

你根本不知道,一个两岁多的孩子是如何知道那么多动画片的存在,他会根据自己的心情选择看《小猪佩奇》《超级飞侠》,还是《汪汪队立大功》,有时也看看过往的《天线宝宝》《海绵宝宝》。

麦子最爱看《小猪佩奇》,反反复复看了很多遍。

《小猪佩奇》受孩子欢迎的一个特点是,所有情节都和孩子的生活很贴近,玩游戏、外出旅游、家庭聚会、上幼儿园、购物、朋友交往,其中的角色主要有三类,孩子、成年人、老年人,这些角色都能够让 孩子对身边的人对号入座。

我猜想,《小猪佩奇》之所以最吸引孩子,是每个人在故事中都表现出一种性格缺陷,这些性格缺陷让平常的生活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让孩子感到好笑。猪爸爸的好面子、爱吹牛、小聪明,佩奇的任性、矫情、丢三落四,猪爷爷的刚愎自用等等,几乎在所有的情节里都在表现人性的不完美。在这些不完美的动物形象身上,表现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体贴,爷爷奶奶的宽厚包容,以及孩子的纯真天性和相互友谊。也许正是这些没有说教意味的形象才深深吸引了孩子,因为孩子在成长中也会遇到很多的不完美。因为不完美,所以显得真实。相对于以英雄为主角的作品,有真实性的角色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麦子一个人坐在那里看《小猪佩奇》,经常独自被逗得哈哈大笑,仰倒到小床上;麦子出门见了水坑就要踩,还会说小猪佩奇就喜欢在泥坑里跳来跳去;他还经常能够提起艾米丽、瑞贝卡等角色的名字。

显然,动画片在他内心建立了一个有别于生活又与生活关联的世界。幼儿阶段内在世界的形成也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组成。

父母总是担心孩子长时间看电子产品,会影响身心的健康。现实中,的确有太多的孩子很小就沉溺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不能自拔。

我们不太限制麦子看视频,有时候他一起床就要看小度,看够了也就玩儿别的玩具了。

孩子对一件事情的沉溺,有时候恰恰来自于限制。限制意味着不得满足,越是不满足越是渴望,越是不满足越容易沉溺。有些小孩爱吃糖,可能是因为他经常被禁止吃糖。有些小孩爱乱花钱,可能是在花钱方面受到的限制太多。

沉溺的心理机制往往是一种报复性满足,这种心理和安全感也有关系。孩子幼儿时期安全感是最重要的需要,包括情感、精神、物质都要树立相对稳定的安全感,才能保证孩子正确对待自己的需要。现在的父母都很爱孩子,同时因为自己过高付出爱的能量,也期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成长。一些父母因为孩子犯了错误,就说“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这会给孩子情感上极大地不安全感,他会担心自己随时会因某一件事情做错而被父母抛弃,越是小心翼翼,越是容易犯错,越是失去天性。

同样,电子产品如果作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某种条件,比如孩子听话了可以看半小时电视,孩子今天打翻了一杯水,罚你一天不得看手机,这些都会让孩子对渴望满足的需要有一种不安全感,担心失去,就会沉迷。

以控制为目的的教育,一定不是好的教育。父母不能把任何孩子喜欢的东西作为换取孩子听话的条件给予满足,而是从真正的需要出发,让孩子觉得那些电子产品,那些玩具,那些活动和吃饭喝水一样,都是一种正常的需要,而不是特殊的需求。很多东西都是大人觉得好玩,才让孩子接触的,反过来却要限制孩子接触,从孩子的角度是无法理解的。我们需要引导孩子正确的对待电子产品。

孩子的成长中,会遇到很多其他的诱惑,父母不可能帮他过滤所有有害的事情,需要做的是和孩子共同面对各种问题,帮助孩子形成抵制的觉悟,让孩子获得追求正当生活方式的自觉,可能比让孩子因需求满足不了而产生的内心失衡更加有益。

让孩子在成长中感受到与父母在一起的感觉十分重要。

有一次,在路上遇见一个母亲带四五岁的孩子,孩子在前面跑,她在后面看手机,一转弯她看不见孩子就着急去追,追上孩子大声训斥“你为什么不等妈妈,你知道妈妈看不见你有多着急”,孩子感到很委屈,因为孩子走路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并没有意识到妈妈的感受,妈妈也在自己的手机世界里,两个人走在一起却没有一起走的关系。面对突如其来的训斥,孩子感到莫名其妙。其实,这是妈妈把自己的焦虑通过孩子发泄出来。当然,孩子一般不会记住这样的训斥,如果因训斥受到伤害,那他以后不知道该如何走路。

现代的电子设备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要让孩子远离这些新事物,很不现实,尽管他们可能会从很多方面影响孩子的成长,甚至影响孩子的思维、情感、道德等。

尼尔·波兹曼两部很有影响的书,《童年的消逝》和《娱乐至死》告诉人们,随着电视的出现和普及,印刷品的阅读受到挑战。而电视画面是一种稍纵即逝的语言,不会触动观看者的思维,是一种被动接受的信息,从而导致人类印刷品时代形成的文字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专注能力都有所下降。

这一观点听起来十分正确,也让人忧虑。但是,仔细想来也有问题。一种文明形态的消逝是时代发展的结果,优秀的文明,即使塑造了良好的人性,一旦逝去,我们也不得不接受新的文明形态带来变化。今天,没有人能够写出唐诗宋词同等水平的诗作,我们不可能让教育回不到唐宋时代;没有人能写出颜柳欧赵的书法作品,也不能让我们的书写回到毛笔时代。我们眷顾一个时代的文明不是要回到那个时代,而是让那个时代的文明在今天得到发展,让我们更好地适应当下的文化。

现在看来,以视觉音画为主的信息传播,已经改变了人类的表达形式和学习方式。而且人的思维、心理、情感、道德都是在与具体环境的互动中形成的,不可能摆脱环境的束缚和塑造。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约翰·罗斯蒙德强烈呼吁,家庭要“关掉电视”,他认为“看电视是消极活动,看电视时人的身体和精神都处于怠惰的状态。”美国儿童看电视的时间比上学时间都长,严重限制了儿童参加艺术、运动、智力等活动,让他们丧失了发展自身潜能的可能性。其实还是沉溺与限制的问题。

现在的孩子倒是几乎不看电视了,但是有了手机、平板、智能电器等替代品,音画传播的方式成为一种趋势,我们无法禁绝,可能还是从满足孩子的需要,引导孩子体验更多有意义的活动入手。

麦子在小度上看《小猪佩奇》,超过半小时了,时间有点长,我们就说“麦子,我们下楼去玩吧!到沙坑里玩沙子好有意思呀!”“麦子,能不能跟爸爸妈妈玩会儿游戏”

麦子就会爽快答应,离开小度。

与其强行关掉小度,或者把他从从小度前拽走,产生对立情绪,还不如陪他去做更有意思的事情。

得到满足的孩子是有安全感的,有安全感的孩子,一定是通情达理的孩子。

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社

建筑与装饰期刊

楚天法治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