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的蚕宝宝怎么养采桑养蚕小蚕宝宝助力乡
2025年01月06日 优品资讯网
游客在体验馆,体验蚕丝纺线。
“南风送暖麦齐腰,桑畴椹正饶。”每年5月中旬至6月中旬,正是桑葚成熟季节。6月2日,记者慕名来到沂南县朱家林田园综合体的陌上柔桑·蚕宝宝家庭农场,亲身感受采桑养蚕的田园生活。
整个蚕宝宝农场占地238亩,形成了一套从桑蚕饲养及桑蚕产品加工的产业链。
一进农场,眼睛立马被道路两旁的果桑吸引——那肥硕的桑葚挂满枝头,从枝干到枝丫,密密麻麻,红得发了紫,紫得透着亮,那诱人的色泽让你的舌下瞬间泉涌,忍不住摘一颗放入口中,爽口的酸甜一下幸福到了全身。真可谓:参差红紫熟方好,一缕清甜心底溶。
工人在大片的桑树园内采摘桑叶。
不同时期前来可见到不同发育阶段的蚕。记者这次来,正赶上熟蚕吐丝期。进入蚕室,只见几张十余米长的“大床”上满是昂首张望的熟蚕,它们来回摆动着身子,仿佛在寻找什么。为防止它们掉落地上,养蚕工人来回走动,将爬到“大床”边缘的蚕拿回中间。
高标准桑蚕养殖吐丝大棚。
原来,他们改变了桑蚕营茧所需场所,利用平面状的吐丝床,不给蚕宝宝营茧的支点,迫使蚕宝宝在平面上吐丝,蚕蛹即成裸蛹。平面茧又称平板丝,经脱脂脱胶后制作成丝绵,没有蚕蛹异味,蓬松柔软,穿着舒适,整体性好,是做蚕丝被的最佳原料,与传统的蚕丝被有很大区别,被业内人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蚕丝被”“不杀生的蚕丝被”。目前平面茧丝的价格达到1200元一市斤,供不应求。今年开春,该农场就一次预接了300床蚕丝被订单。
为了让蚕尽快吐丝,每天要给蚕喂食新鲜的桑叶。
沂南县很多年前就有养蚕的传统,但是基本处于分散养殖和粗放管理的水平。2017年沂南县乡村好青年戚瑞彦创办了蚕宝宝家庭农场,坚持三产融合、多元开发,变传统养蚕产茧为生产蚕丝被,变单一生产蚕茧为多元开发桑蚕系列产品,变生产性农场为休闲农场,迅速成长为农业“新六产”发展的典范项目。主打产品有平面茧蚕丝被、桑叶茶、桑葚酒、酵素、雄蚕娥酒等,是临沂大学“青鸟计划”创业见习基地、临沂市青少年研学旅行基地。
游客在体验馆内参观彩色蚕茧。
在这里,农业生产变成了风景线;农场工人变成了导游员;现场制作变成了快乐体验。由蚕桑延伸的产业链,正助推当地乡村振兴走上快车道。
工作人员在制作蚕丝被。
工人在用养蚕产生的废弃物制作蚕砂枕头。
蚕茧可以做成精美的手工艺品。
在桑葚园内,工作人员开心地采摘桑葚。
临报融媒记者尹召功 刘文超 廖杰 通讯员杜昱葆 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