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品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旅游

乾隆十三年为什么会发生大规模的剃发案这一

2024年02月21日 优品资讯网

乾隆十三年为什么会发生大规模的剃发案?这一年对乾隆而言意味着什么?

清乾隆十三年,一场剃发风波卷起了整个朝廷浪潮,这一年也是乾隆朝政局的转折点。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百日剃发是满族的传统丧葬习俗。从对民俗与政治关系分析中,可以明白地理解乾隆帝巧妙地利用民俗礼规实现在政务上的推陈出新。乾隆十三年对于增强乾隆朝的国势,对于继续保持康乾盛世巅峰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剃发案的深层追溯

1、乾隆没有亲信权臣

十多年来,乾隆帝从四书五经中寻找智慧和哲理,从历史典籍中体会帝王的统治之术,从宋代理学名家的著作中明白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可以说,在长期的读书和学习中,乾隆帝掌握了汉族封建文化的精粹,形成了自己的政治文化思想体系。然而他毕竟身处九重深宫之中,阅历有限,经验不足。在官场政界的风云迷雾中,面对的都是些久经历练的老臣,他无法窥测出那些堆满了谦恭之气的面孔背后隐藏着什么?

但有一点乾隆帝是很清楚的,那就是:要维护自己的统治,巩固自己的帝位,就必须有一批对自己忠心耿耿的贤良之臣。他的周围只有父亲留下的人伙,这并不是他不想起用自己的亲信之臣,只是因为雍正帝鉴于自己兄弟争立的教训,防范周密,所以乾隆帝弟兄和前一辈皇子的情况大不相同,在藩邸时并无自己的私属,再加上父亲的严厉管教,他当了多年的皇子,也没结交几个官吏和好友,自然也就没什么可以引进的亲信之臣。也就是说除了“用人惟旧”外,他别无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乾隆帝在朝中是孤立的,既没有誓死效

忠之臣,张鄂两党的明争暗斗又使得新皇帝与旧臣僚之间多了一层隔阖。乾隆帝内心很清楚:自己皇位的继承虽然是合理合法的,但要当好这个皇帝,必然要有众多臣子的支持、推崇。在这种新旧更替、政权过渡、人心浮动、谣言四起(指雍正暴亡,引起人们种种猜测)的情

况下,冒然追究剃发官员必然会引起官员的不满、恐惧、猜疑、非议,无疑对自己新登大宝会是雪上加霜,对自己的统治造成危胁。

2、民俗与政治的关系

到了清朝的时候,这种以政策、政令强制改变民俗的作法表现得更为严重,比较典型的有清初剃发令和本文所说的百日剃发制。明朝前后二百七十六年间,汉族成年男子皆蓄发挽髻。但清军入关后不久,清统治后下令全部剃发。与此同时,清统治者还派兵丁巡行街头,武装强迫剃头,稍一反抗,就把头砍下来。这种以蛮横手段强迫其他民族改变风俗习惯的做法,激化了民族间的矛盾,各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剃发斗争。但清王朝凭借强大的武力强令汉人改变几千年的习俗,制造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一幕幕大屠杀的悲剧。反清斗争虽经久不断,但久而久之,剃发织辫还是成为外国人眼中中国人的象征。剃发令终于在强大的政治支持下战胜了数千年的风俗习惯,使得汉人被迫认同。

结语:乾隆朝前期这将近四十年的时间是清朝发展的全盛期。在这个全盛期中,一个与民俗礼制纠缠在一起的剃发案看似微不足道,但实际上却是乾隆朝前期政风转变的一个基点。这种转变在当时的条件背景下是十分必要的,它使清朝全盛的局面得以继续保持,使国家政

权得以巩固。可以说,乾隆十三年是乾隆朝政局的重要转折点,对乾隆朝兴盛局面及整个康乾盛世巅峰期的保持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编辑部

数字化用户杂志

西部学刊杂志社

城市周刊杂志社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编辑部

幸福生活指南期刊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