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薪电器维修怎么样十三香拒绝上市背后有何
2024年08月14日 优品资讯网
北宋年间,一块名叫兴隆堂的招牌,因一款秘制调料名扬东京,被引为宫廷御膳珍品。800多年后,兴隆堂继承人王守义炮制出适合现代人口味的调料,取名十三香。“王守义十三香”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公司成立36年,只做调味料,不搞多元化,不上市,几乎不向银行贷款,市场占有量却在全国遥遥领先。
“十三香”香遍全国数十年,背后有什么秘诀?掌舵者有着怎样的思考?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张恒/文记者张郁/图
“去家族化”后的十三香
现在的十三香管理层,家族成员仅剩董事长王银良一人,其他几位高管系内部提拔和外部引进。对一个家族企业来说,这样的调整让人意外,也某种程度上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十三香的“去家族化”改革已经完成。
2016年前后,王银良走出了关键一步。为排除一切干扰,将十三香带入良性的发展轨道,他将这些部门,包括公司高层的家族成员一一剥离。
每天中午11点20分,河南省驻马店市十三香路1号,王守义十三香的员工都会在厂区职工食堂看到一位70岁的老人。他独自走进食堂,然后坐下来和大家一起就餐。时不时抬起头看看其他前来用餐的职工,有时候,会有几个人上前聊起工作。
这位老人是王银良,他依然精力充沛,经常锻炼身体,每天至少走路7公里。除去出差,王银良每天都到公司食堂就餐。多位十三香管理层评价他有毅力,没有架子,对所有职工和蔼可亲,看问题独特,他时刻关注国家政策,并向员工们讲解。
驻马店市王守义十三香调味品集团有限公司,由王守义创始于1984年,主要生产经营王守义十三香系列调味品,总占地面积330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注册资金4亿元,现有员工近2000人。与很多大型公司相比,十三香的体量不大,但它的“另类”属性很明显:产品非常垂直,业绩非常稳定。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十三香的现金流充足,却不求扩张,一直专心做香辛料,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它的销售额和利润额均稳步增长。
十三香公司经理黄林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公司的销售收入和纳税额连续五年都在上涨,其中2019年销售收入23.4亿元,纳税额4.3亿元。
现在的十三香集团公司,王银良实际上充当了董事长兼总经理的角色,他之下是经理层,中间不单独设置总经理职位。采购、财务、生产销售、行政等部门设置经理、副经理或部长。管理层有事可以直接向王银良汇报,事实上,由于王银良经常去食堂,很多事情在员工食堂的三两句交谈中就解决了。这种扁平化管理模式直接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十三香长期以来在管理框架上均是这种思路。
在王银良主导的“去家族化”改革阶段,集团公司更是对公司的组织机构和人事进行了大幅度调整,新设置了一些机构,新提拔了一些年轻职工。
拒绝上市的背后考量
十三香公司的创业故事,与国内其他成长型企业大都一致。在王守义炮制出的十三香调味料获得四方街邻的好评后,王守义与儿子王银良从开封移居驻马店。彼时改革开放大潮已席卷中原,在王银良的建议和带领下,王守义父子注册公司、建厂,并一步步将十三香公司发展壮大。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国内几大调味品老字号,如北京的王致和、贵州的老干妈、河南的十三香,其商标均使用的是创始人头像。当企业代际接替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价值传承。王银良几乎完全继承了父亲的发展理念,十三香公司目前没有涉及多元化经营,没有考虑上市,不玩杠杆。在此前的家族化管理阶段,家族内部有人建议他涉足房地产或设立子公司,实现公司多元化发展。
对一个现金流充足的公司来说,很少人能抵御住一个个风口的诱惑。王银良的思路却是求稳。当地政府部门负责人曾建议十三香上市,实际上,王银良这些年一直在回绝上市的建议。王银良的态度是,“最重要的是把企业实实在在做好,别出现大的乱子。挣钱不挣钱排第二,先把做调味料这件事做得深入人心,能够得到认可。”
最近几年,王银良从不接受媒体采访,不回应外界疑问和网络传言,他认为有些事情外界逐渐会理解。他现在专注的就是把香辛调味料做好,只做好一件事。
十三香是低调的,甚至没有体现公司名字的大门。在位于驻马店市的十三香路公司门口,仅有一个写有“兴隆堂”的牌坊式大门。十三香也很少做广告,除去沿袭下来的央视广告和高铁广告,几乎没有更多的对外宣传。
王银良把精力全部用在了十三香集团的公司治理上,2018年开始,他启动了公司“深化改革的三年计划”。具体说来,分别是管理层、原材料、销售三方面。
王银良的“三年改革计划”
在十三香集团公司的发展史上,先后经过多次内部改革。
据河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健梳理,截至2018年,十三香共进行过三次内部改革调整。第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兄弟姐妹7人中一个子女发动配方专利诉讼,后其中4人获得补偿退出企业,王银良拿到51%控股权,改变了单一的“兄弟姊妹家天下”的决策管理格局;第二次是让家族退出管理层,妥善辞退并安置厂中的亲戚,聘请一批职业经理人充实到关键岗位,在企业建立了一套焕然一新的现代管理模式;第三次是2017年前后,以加强控制权、提拔新人、改善绩效管理、建立科学的决策管理机制等为特点的“大变革”,彼时随着集团内部用人机制的变革,王银良手下梯次型的职业经理人团队已经初步形成。
如果按照这种逻辑,王银良目前实施的2018~2020年的三年改革,是十三香历史上第四次大规模内部改革。不同的是,据黄林说,这次改革是适应企业新的发展阶段,主要目的是通过三年的改革计划,让十三香公司通往更顺畅的阳光大道。
这次改革有其特殊背景。十三香集团刚刚走过家族剥离的阵痛,现代企业管理模式逐渐稳定,企业运转步入顺畅期。从公司自身来说,专注主业使得十三香公司架构简单,除去规模相对不大的麻辣鲜厂,甚至一个十三香厂就可以看作是十三香集团。所以,王银良不至于耗费比以往更多的精力。
改革首先是从管理机制和管理层的调整开始,调整主要针对家族剥离后的岗位空缺、管理层是否适合现任岗位等问题。王银良亲自出马,剔除不合适人选,安排年轻骨干人才,一步步将关键岗位和关键环节理顺。
2019年是原料改革,对十三香这样的调味料企业来说,原料是否正宗至关重要,这也是老干妈今年7月份的“辣椒原产地”为何广受质疑的原因。黄林告诉河南商报记者,王银良非常重视原料的筛选,要求原料均要来自原产地,要稳,要正宗。王银良亲自把关原料,去不了原产地的,会安排人员考察,带回样品化验。此外,他对原料供应商、负责原料的职工、市场调研人员进行了部分调整。
目前正在进行的是针对销售领域的改革。
销售渠道下沉与拓展
十三香的销售体系主要是分布在全国各地的10多个办事处,办事处属于公司的派出机构,直接对接集团公司。各地的办事处再向下发展各自代理商。
一名在十三香工作10余年的地方办事处负责人表示,电商的影响、直播带货的兴起让他们有些焦虑。2019年,十三香成立了电商中心,但与线下渠道相比,线上销售量并不多。
或许与众多食品企业一样,十三香需要维护经销商的利益。
近年来,渠道下沉成为一个热词。家电、汽车,甚至快手和抖音这些新兴短视频都在争取县城、村镇等下沉市场。十三香也在寻求广阔的下沉市场,当然主要推出的不是“十三香”这款全民皆知的明星产品,而是饺子料、火锅料等相对“年轻”的调料。
十三香共有30多种产品,70多种规格,分为香辛料类和复合调味料两大块。香辛料类包括十三香、干货类等;复合调味料包括鸡精类、麻辣鲜类等。
生产计划科科长魏纪英说,在所有产品中,十三香占到约50%份额,麻辣鲜占约20%,包子料、饺子料、各种炖料、干货类等系列产品占约20%,鸡精占约10%。
十三香驻马店区办事处负责人张娜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十三香的认知度已经足够高,但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十三香其他产品的认知和接受需要一个过程。驻马店市场已相对成熟,相比之下,广西、云南等省份的村镇市场,还有潜力。
“比如我们有30多种产品,但有些超市会根据消费者的喜好,就上其中的三五种,使得有些老百姓对我们的一部分产品缺少认知。”十三香集团公司经理黄林认为,这种情况可以理解,消费者的偏好会给他们带来更多效益,对开拓市场来说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针对下级销售终端缺少推广热情的问题,十三香调整了销售策略,将销售重心下移。
例如十三香日常举办的展销或推广活动,现在更多地从市县一级转至乡镇,“我们要做的是市场更细、更广,让更多十三香产品进入千家万户,而不是集中的部分产品。”
事实上,今年王银良已着手调整销售板块。除了前文提到的扩大市场,还包括销售人员的绩效改革和薪酬改革等。
黄林说,十三香的原材料供应比较稳,对现有的供应商很放心。公司的深加工、产品安全较规范。下一步潜力较大的领域,就是市场。
十三香的“功守”之道
功夫巨星李连杰在解释微电影《功守道》的含义时说,“一攻一守”对应太极中的“阴阳”。但“功守”就是“用功夫守住自己家园之道”。中国武术不是以进攻为根本目的,而是要用功夫来守住家园,传承中国的文化。
十三香集团公司的发展史完美印证了这个解释。正如黄林所说,十三香没有频繁上新项目,没有定销售目标,追求稳中有升。王银良强调的是踏踏实实做事,一直在守护十三香。
唯一可以算是大手笔的,是公司于2016年耗资8亿元左右,在老厂区路对面新建了一座现代综合一体化生产基地。除了后来从湖北省搬回的麻辣鲜厂,十三香80%的产能在这里完成。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需要扩大规模,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黄林说,2016年是十三香的转折点,于2016年建成的现代综合一体化生产大楼,是现代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典型代表,新厂区的设备有从德国进口的高端设备,也有因设备商无法满足需求,公司自己的技术人员设计后定制的。
十三香品管部部长张慧告诉河南商报记者,新的生产线进一步提升了产品质量。例如克数的筛理,通过十三香技术人员和设备厂商共同研发的机器,产品通过“筛子”精细筛理后,产品颗粒大小、颜色更加均匀一致。
记者参观了生产车间的全智能指挥中心,这里可以监控整个生产线状况,生产线完全达到了密闭式输送、全自动化生产。设计产能每小时20吨,仅有两名人员在指挥中心操作。
十三香办公室一位负责人说,十三香车间共分两个楼层,每条生产线仅需要6名操作工,而在自动设备上线前,每条线需要15人操作。这意味着,按照同样生产线条数测算,生产十三香的30条生产线就能节约200多人。
目前生产十三香调味料的30条生产线每天只有白班。也就是说,30条生产线的设计产能仅使用一半,后续随着市场的继续扩大,十三香只需加开夜班,就能将产能提高一倍。
十三香很少进行新项目的投资,甚至近两三年都没有推出新产品。新上项目仅是为了适应市场扩大的需求,包括2019年在驻马店市新建的一处物流仓储中心。
打假打出来的十三香
王守义生前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企业做大了,效益好了,有钱了,抱着钱不丢手,啥时间也没前途,一定要一顾国家,二顾民家,三顾员工。只有这样做事,企业的发展之路才能更平、更宽”。
从企业成立到现在,十三香先后出资2个多亿,用于慈善事业。
十三香的员工福利是令人惊奇的。包括一线工人的所有职工一律13薪,员工一日三餐免费,为家远的员工提供住房,日常发放调味品、生活用品等福利,每年公司掏钱组织员工全员体检,每年全体员工免费外出旅游……
黄林介绍,王银良的“顾员工”还体现在大病关怀,“去年运输部一位员工的家属患癌症,董事长接到汇报后决定公司承担所有费用。今年8月份另一位员工患心脏疾病,公司组织人员派7个人去郑州献血,董事长询问费用后马上让先期转20万元过去。”
十三香设置了一个名为打假办的部门,王银良常说的一句话是,一定程度上说,十三香能有今天是打假打出来的。
《法制日报》记录了13年前他辗转全国各地捣毁窝点、协助将造假者绳之以法的意气风发。“历经艰辛创下的品牌,绝不能让假冒伪劣产品给吃掉,我们要从打假维权中保名牌、夺市场,要让非法印刷、制假、售假者没有藏身之地。”时任十三香总经理的王银良如是说。
打假战场上的王银良像一个冲锋陷阵的将军,而现在他的精力更多地用于公司治理。从某种程度上说,王银良是与王守义并肩作战的第一代创业者,他继承了王守义的“匠心”,也继承了十三香独特的发展策略。他更多的是“守”,只在熟悉的战场步步为营。
或许多年后,我们很难继续将十三香定义为“家族企业”。据了解,王银良没有培养接班人,因为他还有充沛的精力带领企业稳步向前,实现市场化、现代化。
和大多数大型企业一样,他给这家老字号企业定下了未来目标——打造全国一流民营企业,让中国人吃上正宗的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