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和太子关系怎么样李亨为什么继位这么
2024年01月29日 优品资讯网
唐玄宗和太子关系怎么样?李亨为什么继位这么艰辛?
唐玄宗和太子关系怎么样?李亨为什么继位这么艰辛?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唐肃宗李亨是李隆基第三子,开元二十六年被立为太子。但李亨和李隆基父子之间的关系一直很微妙,李隆基晚年并不愿意放权,还嫌弃李亨资历太浅。安史之乱爆发后,李隆基在各方压力之下无奈提前禅位,而李亨负责平定叛乱,先后收复长安和洛阳。其实李亨的登基之路异常艰难,从太子到登基为帝,再到稳固皇权,李亨每一步都走的异常艰难,此后也是唐朝逐渐走向衰败的开始。
一、玄宗与太子的微妙关系
唐代的储君竞争自太宗李世民夺嫡继位,其皇位竞争开始陷入无序状态。历朝有许多皇子勾结朝中大臣,觊觎皇位,竞争十分激烈。玄宗以临淄王发动政变诛杀韦后母子,迎父亲睿宗入继大统。后又消灭太平公主一党,睿宗无奈让位,称太上皇。玄宗在即位后,设“十王宅”和“百孙院”,对皇子皇孙进行监视限制。
玄宗早年的皇太子为太子李瑛,李瑛为玄宗早年为临淄王时宠爱的赵丽妃所生。后玄宗迷恋武惠妃,武惠妃权倾后宫。惠妃子为寿王李瑁,惠妃与权相李林甫勾结,阴谋废掉太子,扶寿王为储君。开元二十五年,惠妃使人诡召太子与鄂王、光王入宫,称“宫中有贼,请介以入”。但向玄宗说“太子、二王谋反,甲而来。”玄宗派宫人前看,正好碰上武装而来的太子一行,罪名坐实。惠妃与李林甫成功构建了一场政治骗局,导致玄宗一日杀三皇子。百姓以三皇子无辜,称其为“三庶人”。细究原因,玄宗以军事政变起家,且唐开国以来发生多次军事政变夺权之事,所以玄宗对此极为忌讳,并对皇子与大臣勾结十分敏感。
三、肃宗的反击与玄宗的惨败
肃宗在危难之际,擅自称帝,虽然事后得到了玄宗的认可,但其统治合法性仍然不足。且玄宗同时的一系列行为确实给他带来极大的难题。
肃宗想要摆脱父亲的影响,必须从政治到军事上清除其带来的障碍。玄宗派来的宰相,肃宗都想办法将他们一一逐出权力核心,如宰相房琯,肃宗命其与叛军作战,因其作战失利就迅速贬黜。不到十五月,出现了“上皇所命宰臣无知败事者”。面对李璘在南方的迅速发展,肃宗也做出了部署,在江东安排自己的亲信为淮南节度使、淮西节度使,联系江东节度使。在一切准备妥当后,对永王李璘发动了挑战。史书记载永王发动了叛乱,不久战败后向南逃窜,兵败被杀。永王死后,“上皇伤悼久之”。而大诗人李白在此关键时期,站错了队,给自己带来了悲惨的结局。由于胜利者史书的书写,在政治上也蒙上了污名。
清除了这些障碍,肃宗仍感到不放心。安史之乱后期,官军在河东战场上节节取胜,但肃宗执意不听群臣劝谏,命大军回撤,收复战略意义不大的长安。最终,官军通过惨烈代价收复了长安,但导致了叛军在河东调整后再一次的反扑,使战事又延长多年。深究此事,长安虽然军事意义不大,但是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如果早日收复长安,肃宗就是大唐名义上的再造之主。同时也有了借口早日迎玄宗回京,将其置于自己眼皮底下,把四川的小朝廷除之而后快。
在收复长安之后,肃宗提上日程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迎玄宗回京。他开始以更好地尽孝道为由迎请玄宗回京,玄宗初闻消息,“彷徨不能食 , 欲不归”。肃宗再三请求,却得到了玄宗“当与我剑南一道自奉,不复东矣。”的回复,肃宗十分担忧。此后,李泌为肃宗献计,率群臣向玄宗进表,说道“圣上思恋晨昏 , 请速还京以就孝养”。这个进表纸面上保证了玄宗的政治身份,是以太上皇的身份回京,而不是政治傀儡的身份。玄宗听后,“乃大喜 , 命食作乐 , 下诰定行日。”
政治总不如想象中那样美好。玄宗回京后,先住在自己为太子时住的兴庆宫。他回京不久后,身边的亲信就一个个被迫与他分离。玄宗最亲信的高力士被流放巫州,内侍王承恩被流放播州,玄宗的禁卫军总管陈玄礼被勒令致仕。玄宗回京后三年,以大宦官李辅国出面逼迫玄宗迁往西内,完全将玄宗软禁了起来。肃宗病重之际,玄宗死于西内,只比肃宗早十三天。宋代以来多种杂史,记载玄宗为“兵死”。如北宋乐史写的《杨太真外传》中,记载玄宗的宫人夜半曾听到玄宗寝室传来异响,早上玄宗就已经去世。
玄宗朝的政治险象环生,身为太子的李亨更是如履薄冰。自己无依无靠,却意外获得太子之位。面对着强势的父亲和奸臣的陷害,必须时刻小心,保持高度的警惕。终于,他凭借安史之乱的变局,顺利先斩后奏登上帝位,却依然摆脱不了父亲的阴影。在他心中,父亲对他权力的威胁甚至高于安史叛军,因为与玄宗争权,延误了许多与叛军作战的时机。在父亲玄宗回到长安后,对其仍然保持高度警惕。毕竟玄宗以军事政变上台,且执政近半个世纪,存在巨大的影响力,随时可能发动政变,夺回本属于他的权力。也许在肃宗临终前听到父亲去世的消息,或平静?或欣喜?或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