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为何总也摆脱不了治乱兴亡的现象
2024年02月21日 优品资讯网
中国古代史为何总也摆脱不了治乱兴亡的现象?
翻开几千年的中国史,我们看到的基本上就是一部王朝治乱兴亡的周期循环的大历史。正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王朝初年的欣欣向荣的盛景到了中叶往往变为危机四伏的瓶颈期,接下来无一例外的处于下行期、混乱期,衰朽不堪的老王朝在风雨飘摇之中最终颓然倒下,一个崭新的王朝从一片废墟中慢慢矗立起来,开始进入新的一轮周期循环,这奇异的周期定律现象因何而生,一直是历史学界中的“哥德巴赫猜想”,众说纷纭。笔者通过对历史长时间的阅读与反思,渐渐有所启发,现总结如下,寄抛砖引玉,能得到更深刻的认识:
新兴王朝的初始阶段,统治者为了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往往会采取平均地权、宽徭薄赋的政策及鼓励开垦荒田、兴修水利等措施。伴随着农民的稳定和农业的缓慢发展,是社会的趋于稳定和向上发展,此时是王朝的上升期。随着农业生产得到全面的恢复,人口开始大量增加,导致可持续开发耕田数量增速的降低和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再加上统治阶层扩张性的财政支出政策和官僚的贪污腐化,渐渐的出现了农民因不堪重负而破产以及土地日益兼并于豪势之家的现象,社会上开始出现生活无着的流民,不安定的因素也慢慢开始郁积。
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导致“重农抑商”政策的盛行。在人们眼中,工商业都是“末业”,中国历代王朝通常将商人的地位排在社会的最底层,对他们进行种种严格的限制。商人为了获得生存、发展的机会,就需要依靠当权者,充当政治的附庸,而不能形成独立意识,这种现象导致了中国商业文明的碎片化与非主流,而难以形成统一的内在精神,更遑论因商业文明的发展而促成社会契约、民主、分权意识的形成。
正是由于生产模式的周期循环导致农民问题的周期循环,皇权的分散、集化与钝化导致治理模式的周期性变化,商业文明的缺失导致社会契约、民主、分权意识难产,加上与外来民族的周期性战争,最终导致了古代中国历史一直难以跳出“治乱兴亡”的周期循环现象,让我们几千的历史总是呈现一种圆形的发展轨迹,循环往复的上演着一出出王朝“轮换”的历史悲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