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渠起到了什么作用秦国为什么不惜耗费巨
2024年02月21日 优品资讯网
郑国渠起到了什么作用?秦国为什么不惜耗费巨资也要修建它?
小编整理了郑国渠的由来给大家详细说明一下,快点来看看吧。
秦始皇即位后的某一年,秦王宫里来了一位“毛遂”。秦国自孝公起,推行一系列的人才优惠政策,大量吸引山东六国才俊投奔,秦宫的“招聘市场”门庭若市,诸如商鞅、李斯、范睢、张仪、公孙衍、尉缭子、吕不韦等,个个都是六国奉献的顶尖人才。
今天来的这一位,平淡得像一杯白开水。郑国?没听说过啊,哪路神仙?
不过,商鞅等人来秦国之前,大多也是藉藉无名,人不可貌相,还得看他肚子里有没有货。这位叫郑国的家伙,一句话差点没把秦始皇震个跟头:我可以帮你修一条灌溉渠,让关中盐碱地变沃土,每年粮食亩产增加三四倍,多养活几十万人口。
秦国当时全国总人口不到600万,关中地区也就100万人,修一条渠就能多养活几十万,我大秦从此以后,“荒年”二字岂不是被永远封存?有这些粮食做保障,灭六国不跟玩一样?
农耕社会就这么简单,土地就是命,粮食就是天。足够的粮食就会保证人口的大量繁衍,谁有办法解决产量问题,谁就是王。上古神农氏就靠农业生产技术,成为华夏文明始祖之一。
秦始皇的兴奋劲刚起来,又被郑国一瓢冷水浇得拔凉:这条渠虽然泽被万世,可是修筑的代价太大,需倾国之力。
果然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秦始皇倒吸一口凉气。眼下秦国跟六国的战事不断,秦始皇恨不得一分钱摔八瓣花,再分出精力修渠,还要不要打仗?
后人在二渠基础上,又不断修建新的灌溉渠:唐代的三白渠、宋代的丰利渠、元代的王御史渠、明代的广惠渠和通济渠、清代的龙洞渠等。如今依然发挥着灌溉功能的泾惠渠,就是在郑国渠的遗址上修建的。
正因为郑国渠的历史功勋,2016年,它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一条造福关中百姓两千多年的灌溉渠,竟然由一个恶毒的间谍计划引发。韩桓王饮鸩止渴的做法,成了千古笑谈。他为缺少河工专家的秦国,主动奉献了一位不世英才,也给中华文明,增添了一抹浓重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