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品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

史思明在安史之乱中有何表现他的能力与性格

2024年02月21日 优品资讯网

史思明在安史之乱中有何表现?他的能力与性格如何?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大唐王朝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如此描述:“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经过八年的时间,安史之乱终于被镇压,但唐朝从此再也无法摆脱藩镇割据的严重问题,逐渐走向灭亡。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安史之乱领袖之一——史思明的相关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是安禄山。但是实际上,他们却忽略了“安史之乱”中的另一个领袖----史思明。其实论阴谋诡计和军事才能,史思明理当胜过安禄山一筹。

而且,安禄山被谋害后,叛军政府依然正常运转,战场局势也没有受到什么影响。而史思明死后,叛军就穷途末路、日薄西山了。接下来就来谈谈史思明其人和在“安史之乱”中的表现。

公元758年,郭子仪统领二十万大军再次进攻安庆绪。安庆绪抵挡不住,不得不向史思明求援。史思明经过仔细考虑,还是决定出兵相助。

他率领十三万部队前去增援,并击退了唐军。之后,史思明自恃功高,要求安庆绪让出皇位。安庆绪假装同意,但实际上并不肯出让。史思明在看出这一点之后,就假装谈判,为他设下了鸿门宴。

安庆绪毫无防备,亲自赴宴,但他一到就被逮捕并被处死。于是,史思明如愿以偿地做了皇帝。然而这个皇帝也没有做多久,他也落得了和自己的兄弟安禄山一样的下场----被自己的儿子谋杀了。但他死后,叛军就开始走下坡路,直到最后被剿灭。

总结:史思明拥有极其出色的军事才能。安史之乱前期,史思明在河北一直势如破竹,无人能挡。而且后来的邺城大战,史思明以少胜多,战胜了九名节度使,也可以体现史思明的军事能力十分优秀。

但史思明个人的性格存在一定的缺陷,他薄恩寡义,无比冷血。这也是他最终被儿子杀死的原因之一。但他死后,叛军也失去了几乎是最重要的将领,所以也就离覆灭不远了。

老字号品牌营销

化工设计通讯

建材与装饰官网

石河子科技

中华建设杂志

丝路视野官网

大众文艺编辑部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