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式育儿清单盘点育儿焦虑那些事
2024年08月14日 优品资讯网
来源:湖南民生网
近日,一则《高学历家长爱指导教师,好心但别添乱》的新闻评论在各大网络平台热传,从“恐辅症”( 父母恐惧为孩子辅导作业)到如今“高学历家长指导教学”,谈到孩子的教育,每个父母似乎都难以“淡定”。
近段时间以来,记者采访了多个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孩子的父母,听他们分享自己的育儿经历和难题、对待孩子教育的不同态度,盘点当下“育儿圈”里的焦虑二三事。
泽泽今年读四年级,前两年因为工作忙,儿子一、二年级一直由奶奶带着,直到这两年,肖将才真正开始辅导孩子的学习。“辅导孩子作业这两年来,感觉自己老了不只10岁。”肖将调侃地说。
“第一单元字词默写打卡、周末进行一次绿色活动实践下周一班会分享实践感受、每天半小时运动打卡……”这是上周末肖将在儿子泽泽所在的班级家长群中,接收到的部分周末作业清单,她数了数,6项作业中,需要家长协助完成的占了4项。肖将说,做PPT、准备演讲稿……许多看似为孩子布置的综合素质提升相关的作业,实际上超出了孩子的知识范畴和能力,实际上成了“家长代劳”。
有一次因为没有完成规定的作业,周一清早肖将直接被班主任“请”到了学校。和班主任的交谈中她才得知,班级不少“负责”的家长每天都会检查修改孩子的作业。从那之后,她每周又多了检查泽泽的作业这一任务。
肖将有时候也费解:如今在孩子完成作业这个问题上怎么这么费力?家长和老师在教育上承担的责任是否有些重合?
谈到孩子的教育,“二胎妈妈”李娜最大的感受就是教育“内卷”程度的加深。李娜的大女儿高中后顺利前往美国留学,她对自己的教育方法有一定的自信。前年,小女儿进入小学,她本打算如之前一样等到初中后再考虑孩子的升学问题,但却发现如今教育竞争的触角早已延伸到了小学。
“我们家娃现在不仅语文考了第一,数学也考了一次第一,99分。请大家允许我笑一下,哈哈老母亲的心!”
“这个学期我打算让孩子去报一个珠算班,有家长了解培训机构的吗?”
……
参加女儿一年级的家长会,她就被家长们的“育儿热”惊到了,在班级家长群里,每天都有家长实时跟进最新的培训机构信息、名校招生动态。
去年疫情期间孩子们在家上课,老师要求上传作业视频。女儿班上其他同学已经能够绘声绘色讲故事、解数学题,按部就班的女儿表现却是平平无奇。“大家都很焦虑孩子的学习,处在这种环境下我也开始焦虑了。”李娜说,今年她为女儿报了3个课外补习班,可以预见以后女儿的学习生活会更加忙碌紧迫。
去年年底,一次普通的感冒使蒋雨璇生了一场大病。这次生病的原因,正是过去的一年忙碌的生活留给自己休息的时间太少,甚至年假都是陪女儿准备滑冰考级而度过。
对于孩子的教育,蒋雨璇不支持“唯分数论”,女儿月月进入小学3年以来,从来没有上过文化课补习班,这让她有了充足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花样滑冰。因为6岁时一次偶然的滑冰体验,月月开启了专业的学习之路。每周4节课,由教练一对一辅导,和舞蹈一样,花样滑冰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支撑,除了负责接送,蒋雨璇在家还要当女儿的基本功“助教老师”。 “学花滑是件非常辛苦的事,但女儿学得非常用功,这两年她的独立能力和意志力都提高了不少,其中有花滑的功劳。”她说。
每周一、三、七花滑课,二、四、六芭蕾课,白天蒋雨璇需要上班,所有的课程都安排在了晚上或者周末,如今周末和朋友聚会对她来说都成了奢望。怎么样让自己能够相对轻松地陪伴孩子成长,蒋雨璇还没有找到答案。
化解“育儿焦虑”
要为家长“解压”
2月23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启示:不得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肖将也关注了这则新闻,但和去年相比,每周和孩子的“作业大战”并没有轻松很多。
专家指出,破解“让家长批改作业”的难题,关键在于厘清家校责任边界。学校和老师负有布置和批改作业的职责,家长则要创造良好环境,引导孩子养成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重视孩子的生活教育、生命教育与生存教育。
而在大多家长有共感的“鸡娃焦虑”这一问题上,如何化解家长的焦虑更需协同发力。
“相当一部分家庭将家庭教育的重心和关注焦点放在孩子学业成绩上,这是导致青少年学业压力过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家庭中因为学业成绩而产生的矛盾也呈高发趋势。”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开放大学校长袁雯表示,虽然家庭教育也有指导、督促孩子完成学习任务、学会学习的职责,但这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目标,更不能成为唯一目标。
刘云龙是长沙外国语学校高级教师,每年的新生家长会上,他都会为家长们展开一次“美学教育”——教他们如何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在他看来,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教育孩子不能违背规律,不断给自己施压、给孩子加码。家长如何化解这种焦虑,可以先从自身心态开始调整。
“家长们应该认识到,在一个均衡系统内,不可能所有家庭的下一代都比前一代社会地位有所提升,不可能所有人同时实现‘自己的孩子比自己地位更高’。对待孩子们的教育,家长们可以更开放包容,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榜样和成长方向。”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