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兵电器维修空调漏水二战片拯救大兵瑞恩中
2024年08月14日 优品资讯网
李三万
摘要: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是最经典的二战大片,一直都备受军迷推崇,那么这部战争片里有哪些容易被忽视,但却是大有深意,需要值得留意的小细节?
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是最经典的二战大片,一直都备受军迷推崇,那么这部战争片里有哪些容易被忽视,但却是大有深意,需要值得留意的小细节?
《拯救大兵瑞恩》的一个细节一直让我感到很震撼,同时也很奇怪。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时,最震撼的当然就是影片开头登陆那场戏,同时也堪称电影史上最经典的战争场景,但是真的很奇怪,这么多年过去了,《拯救大兵瑞恩》的热度也消耗的差不多了,网上一直比较关注的军事类话题中,登陆场景偶尔还看的见视频和动图,今天一提到这个话题,突然发现我其实已经把这个场景忘的七七八八了,细节方面记得的只有那些水下拍摄的射入海里的子弹弹道气泡。可是电影中的另一个场景,却异常深刻的留在我记忆里:美国后方的某个机构,众多办公桌上一片嘈杂的打字机声,一个戴眼镜的老太太,拿着手里一份文件,原本已经够阴沉的表情,突然更加凝重,接着迅速拿起手边另一摞文件,从中翻找出又一份文件,来回对比了两次,站起来穿梭在一片打字机办公桌里,在某个工位熟练的翻检出第三份文件——也就是瑞恩三个哥哥的阵亡通知书,然后连着上报了三级,一直交给了第四级上报,直到这里,这位老太太才不再露面。
不瞒大家,我对美国具体的行政工作方式完全不了解,就从电影里表现出来的看,这一段应该是战争当中,后方由军队直接管理的部门在处理打印阵亡通知书。我呢,一直以来对坐办公室的行政人员是心怀偏见的,一向认为类似的低级职员在处理工作中,对于经手的文件一向是无感的,他们最多也就是知道有这么份文件需要处理,但不会关心文件内容。但是在《拯救大兵瑞恩》里,这位老太太的行为,给我的印象则是她对处理过的文件,不但都有印象,而且还能在她脑海里产生关联性思考。这个电影放映时当然还没有“工匠精神”这种提法,但是心里面相同的概念还是有的,我觉得这个老太太身上,就有属于行政人员的工匠精神。否则在我印象中,无论哪一种制度下,行政单位都是官僚主义的天堂,有点野心、有点想法的还好说,大多数咸鱼划水的就指望着论资排辈熬资历,假装着死抱教条,来掩盖自己的无能和懒惰,任你八方来风,我自岿然不动——说到底我不也就是比较死板点,还不都是为了维护咱们的条例吗?
于是就出现八旬老太需要打120,由120担架抬着去银行取钱这类新闻。电影中要是没有这位具有工匠精神的老太太,同时收到三个儿子阵亡消息的母亲,也许就是在多年以后流行卖惨环节的电视节目里,当回感动美国的英雄妈妈什么的,除了她命不好,没有任何人犯错误。现在反倒是出现一个多事的老太太,还要把这件事再演化成“别人的孩子也是孩子,用几个孩子去换一个孩子到底值得不值得?”的永恒争论。
整部影片不能忽视的主题就是战争中的母亲,影片一开始就是瑞恩的母亲在收到三个孩子战死的消息时瘫坐在了地上。影片里还有一位士兵的肠子被炸了出来,垂死之际嘴里不停地喊着妈妈。医护兵韦德在临死的时候,嘴里也不停地喊着妈妈。
其实这也反应了本片的一个主题,每个阵亡士兵的背后,都会有一位伤心的母亲,战争本身就是残酷的,真正罪恶的人,是那些发动战争的人,那些把无数年轻人送上战场的人,那些让无数家庭支离破碎的人。
战争并不是交易,国家作为一个社会整体,下令开展拯救大兵瑞恩的行动,是这个整体社会的良心部分,为此有可能有人需要牺牲,并不是一个交换比的关系,没人愿意牺牲别人的生命来来拯救瑞恩,牺牲是有所预料,却并不希望出现的情况,就如911时逆行的消防员,就如武汉疫情时逆行的医护人员,就有如九江大堤上跳水拦坝的军人……他们的壮美就在于他们面对极大的牺牲概率,也要去担负起自己的职责,目的就是我们需要这个社会是文明的、是具备良心的。
聊完了这个,再聊点影片里军事方面的细节。《拯救大兵瑞恩》经典之处,除了高度还原真实的战争场景,还在于有很多不起眼的细节,却透露出很多信息,这同样也是经典之作才具有的手笔。
第一,漏水的水壶。
诺曼底登陆中,一个医护兵在抢救伤员时,突然噹的一声,他的水壶不断向外漏水。很多人看到这里自然会觉得,这家伙运气不错,只是水壶被子弹打坏了,但仅仅几秒以后,漏出来的水就成了鲜红色。这说明,铝制水壶并没有挡住子弹,这个医护兵受伤了,而且由于当时情况紧急,他自己都还没感觉到。
【本号关联视频号“老周新观察”,可在站内搜索,同时全网各大视频平台同步推出,敬请加关注多支持】
第二,举手投降被枪杀的是捷克人。
在诺曼底滩头,有2个德国兵举手投降,嘴里不断说着什么,但还是被麦克中士开枪打死。很多人认为,因为战斗惨烈,可以说已经杀红了眼,所以麦克中士才装作听不懂德军说什么,还将他们杀死。但实际上,这两个德国士兵根本不是德国人,他们说的是捷克语:“请不要杀我,我不是德国人,我是捷克人,我没杀过任何人,我是捷克人!”这个细节说明了当时德军守备诺曼底的部队并不是什么精锐,有很多别的国家的士兵。捷克人都算是好的,当年德军在诺曼底的第352步兵师还有三分之一是来自苏联战俘的“东方营”。
第三,德国战俘并不是毫无人性。
大家应该注意到,最后开枪打死米勒上尉的德军士兵,是之前被米勒上尉释放的那个德国战俘。这个德国战俘所在的机枪组,曾经用机枪打死了军医韦德,所以本来要被美国大兵就地枪决。他吓得不断乞求饶命,甚至说出“去他妈的希特勒”。而米勒上尉最后在厄本的恳求下,将他释放。而这个战俘后来重新回到德军部队,还开枪打死了米勒上尉,表面看似乎他是个毫无人性的冷血恶魔。
但应该说他并不是什么恶魔,因为战争本来就是残酷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德军不惜代价要争夺小镇中的桥梁,而米勒上尉试图炸桥,这个德国战俘才毫不犹豫向米勒开枪。德国人很重视集体荣誉,不能因为米勒曾经放了他,就不开枪,看着米勒去炸桥。那么,为了争夺桥梁死掉的数十名德军士兵,他们的牺牲就没有意义了。况且在这种激烈交火的战场,你不杀人,人就要杀你,没什么好说的。
第四,用匕首刺死美国兵的德军党卫军,并不是恶魔。
这个党卫军士兵在肉搏中,用匕首刺死了美国兵。随后,他下楼的时候,看到跪在旁边哭泣的厄本,却并没有杀他,就从厄本身边擦肩走过。这说明,他并不是恶魔,在肉搏战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生死就在转瞬之间。如果他不用匕首刺死美国兵,那么被刺死的就是他自己。而且,在他和美国兵搏斗之前,美国兵曾经对准墙壁开枪,连续打死了墙后面的2个德国兵。要知道,远距离开枪打死一个人,同亲手用匕首刺死一个人,是完全不同的。此时党卫军士兵应该还是在亲手杀人后的震撼中,不愿意再杀死一个已经投降毫无威胁的美国兵。这说明,他也不是恶魔,只是陷入战争的漩涡而已。
第五,诺曼底滩头的鱼。
在一个倒在海滩的盟军士兵尸体旁,就有好几条玉的尸体。这是在海里被双方的炮弹和炸弹炸死的鱼,被冲上了滩头。由此可见,双方的炮火是怎样的猛烈。这个看似无足轻重的镜头,就无言地说明了战争的惨烈。
第六,米勒上尉的手。
米勒带领他的连队在登陆战时,有一个米勒上尉手不住发抖的特写镜头,其实这并不是因为米勒发病,而是人在极度紧张状态下,手不由自主地发抖。就连米勒这样的老兵都会这样,说明诺曼底登陆有多重要。
拯救瑞恩的小分队是8个人,瑞恩年老时带着家人来墓地,也是8个人,这看起来是很巧合,有人也要问,8个人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值不值?表面上看起来是拯救了一个人,其实正如《辛德勒名单》里所说的那句话,拯救一个人就是拯救全世界。
最后,要说明一点,拯救大兵瑞恩是有原型的,但真实的情况,根本没有电影里这么曲折,就是陆军部发来一道寻找瑞恩的命令,很顺利,没费多大周章就找到了,然后就送回国了,没有一点故事。战争很残酷,但有时也很平淡,并不像电影里那么精彩。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